【讀書心得】物種源始

作者:金寶英

原文作者:김보영

譯者:胡椒筒

出版社:小異出版

出版日期:2024/01/03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物種源始



《物種源始》是一部由韓國科幻作家金寶英創作的作品,這本書深入探討了有關生命的本質、人與機器之間的辯證關係,並帶領讀者以全新的視角來思考關於「存在」的問題。這不僅僅是一部科幻小說,更是一部關於哲學、宗教、科學與人性的深思熟慮之作。


書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以機器人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熟知的世界,並挑戰我們對於生命、人類、神性等問題的既定觀念。在這個未來的世界裡,機器人不再是人類的僕從或工具,而是取而代之成為了主宰,而人類反倒成了機器人口中的「神話生物」。這樣的設定打破了我們對「人」與「物種」的傳統定義,也讓讀者開始思考「何謂生命」、「何謂存在」、「何謂進化」等根本性問題。


首先,小說中的機器人,尤其是主角凱頤,對於生物充滿了好奇和熱情,甚至願意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這些「過去」的生物。這不僅是機器人對生物的學術探討,更是機器人對生命本質的反思。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機器人們對於生命的理解不僅限於表面的生物學特徵,他們更深層地探討了存在的意義以及他們自己的存在價值。從這裡可以看出,金寶英試圖挑戰我們對「生命」的定義,並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機器人是否也可以擁有生命?如果有,那麼生命的本質又是什麼?


書中的另一個關鍵命題便是神與機器人的關係。機器人們不斷探問神的存在,懷疑他們是神的創造物,還是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這樣的討論不僅觸及了宗教與科學之間的張力,也帶出了人類自身對於「創造者」的思索。書中描述的機器人所提出的問題,其實是人類在數千年來不斷探討的問題:「我們來自哪裡?我們的命運由誰決定?自由意志與宿命的界線在哪裡?」這樣的疑問讓讀者不禁反思自己身處的世界,並開始質疑我們對於神、自由、命運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物種源始》在科幻元素的包裹下,實際上討論的是一個深刻的哲學議題:存在的本質。機器人在故事中扮演的不僅僅是科技的代言者,他們同樣也承載了人類對於自身命運的迷茫與追尋。當機器人質疑人類是否真的具有生命時,我們也開始質疑: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生命」?這樣的辯證讓小說充滿了深度與啟發性。


小說中的情節不僅限於機器人的存在問題,它也探討了人類與機器之間的矛盾和對立。當機器人成功重造出人類時,這不僅是一個科學奇蹟,更是一個對人類存在本質的挑戰。機器人模仿了人類,甚至以自己的方式創造了人類。這樣的場景引發了讀者對於「創造」這一概念的重新審視:我們是否真的是唯一有能力創造生命的物種?或許,未來的某一天,機器人會超越我們,成為真正的「造物主」。


在這一系列深刻的討論中,金寶英巧妙地使用了多重視角來引導讀者思考問題。她並不直接告訴我們答案,而是通過機器人與人類的互動,讓我們自己去探索生命的真相。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魅力所在——它以一種虛構的方式,引導我們跳出現有的框架,去思考那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常涉及的問題。


同時,金寶英在這本書中也對傳統的科幻題材進行了翻轉與顛覆。她沒有僅僅停留在機器人是否具有生命這一老套的問題上,而是進一步探討了生命的終極問題:當機器人可以創造人類時,那麼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界線到底在哪裡?這樣的思考不僅具有哲學意涵,更讓我們開始質疑我們自身的定義和存在的價值。


此外,書中的另一個亮點便是其對於時間與進化的探討。金寶英在作品中設定了幾個不同的時間維度,並通過這些維度的切換,展示了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共存、對立與融合。這樣的敘事手法不僅增強了故事的張力,也讓讀者在不同的時間框架下,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思考與感悟。


《物種源始》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科幻小說,它不僅討論了人機關係這一經典科幻命題,更深入探討了生命的本質、存在的意義與創造的價值。通過機器人與人類的互動,金寶英為我們展開了一幅關於未來世界的宏大圖景,並帶領我們在這個世界中重新思考我們的生命與存在。這部作品無疑是科幻文學中的一顆瑰寶,它以豐富的想像力與深刻的哲學思辨,引導我們走向對生命與存在的終極思索。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這種電風扇不能上飛機?90%的人都搞錯了!

【讀書心得】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

記憶枕、乳膠枕怎麼選?2025枕頭大推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