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為何三歲開始說謊?:探究心智起源,解開0-15歲孩子的大腦與行為之謎
作者:謝伯讓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3/07/2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這本書由腦科學專家謝伯讓所著,深入探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情緒、人際關係、語言與社會互動等方面的發展。透過引人入勝的實驗發現,讓我們得以一窺孩童心智和大腦的運作。
作為一名在台灣致力於科學普及的認知神經科學家,謝伯讓在成為父親後,深感育兒過程中的挑戰,因此撰寫此書以分享他的觀察和學習經驗。他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以便在育兒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法,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目標讀者
本書適合以下幾類讀者:
- 對腦科學和心理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及成年人。
- 對0-15歲孩子的發展及行為有好奇心的家長及教師。
- 希望深入了解大腦與心智發展的教育工作者。
重要探討議題
本書探討了多個與人類心智起源相關的核心問題,包括:
- 如何從出生開始逐步形成複雜的心智。
- 嬰兒如何學會語言。
- 知識和概念的來源。
- 孩童的道德判斷能力。
- 孩子的本性究竟是善還是惡。
- 關鍵期對學習的影響。
- 青少年心智和大腦的變化。
- 人類意識的本質。
讀後心得
這本書不僅是對腦科學的深入介紹,更是育兒實踐的寶貴指導。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帶領我們理解孩子的行為背後所隱藏的心智活動。例如,十八個月大的嬰兒雖然不會說話,卻已經能夠主動幫助他人,這顯示了他們早期具備的社交能力和道德感。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嬰兒的本性就是善良的。研究表明,他們在社交互動中也會展現自私和偏見。
另外,三歲的孩子常常會說謊,這是他們認知發展的一部分。作者強調,面對孩子的說謊行為,家長應該以正面的態度看待,引導孩子理解誠實的價值,而不是一味地懲罰。這不僅能幫助孩子適應社會,也能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加自信。
在青少年階段,叛逆行為的背後常常是社交壓力和風險尋求的心理。這些行為看似衝動,實際上是他們在試圖降低社交風險。作者建議,家長和教育者應利用同儕的影響力,引導青少年走向正面的行為模式,而非以高壓的方式進行管教。
此外,書中還引用了多項腦科學實驗,這些研究揭示了孩子在認知和情感發展中的許多新見解。透過這些故事,我們不僅能夠增進對孩子心智發展的理解,還能從中獲得育兒的啟示。
本書不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部關於如何理解和引導孩子的寶貴指南。透過科學的視角,讓我們重新思考育兒的方式,並以更智慧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成長挑戰。
結語
《為何三歲開始說謊?》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見解,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無論你是父母、教師,還是對腦科學有興趣的讀者,這本書都能為你提供有價值的思考和指導,幫助你在育兒的路上更具信心和智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