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我和媽媽疏離中:互相依戀卻感到窒息,剖析母女間矛盾與疙瘩的心理學講堂
作者:孫廷沇
譯者:劉玉玲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3/10/2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書名《我和媽媽疏離中:互相依戀卻感到窒息,剖析母女間矛盾與疙瘩的心理學講堂》帶我們進入了一個無法輕易釐清的母女關係世界。母女之間既親密又矛盾的連結,常常讓人感到既依賴又受傷,這本書透過心理學的角度,深刻剖析母女之間的關係,並提供了解和修復彼此感情的建議。
第一部分:情感的錯綜糾葛
母女關係中的矛盾情感常常伴隨著依賴與窒息感。書中透過實例,揭示出女兒渴望母親的愛與支持,卻又在母親的過度干涉下感到壓力與傷害。許多女兒不斷在「想要被愛」與「想要自由」之間掙扎。這樣的矛盾讓女兒在面對母親時,感受到無法言說的痛苦。
其中一個案例提到,一位成年女性在辭掉工作後,遭到母親的責備。母親認為她應該以經濟為重,而非追求快樂,這使得女兒感到無法呼吸,彷彿她的人生只能按照母親的規劃走。這樣的母女互動模式,是許多家庭中常見的情況。母親出於愛護,卻用過度保護的方式限制了女兒的成長,導致雙方都感到失望與不滿。
第二部分:母女之間的溝通障礙
本書的一大亮點是對溝通模式的分析。作者引用「薩提爾」理論,將溝通模式分為五種:一致型、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這些溝通模式反映了母女間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壞習慣,無法有效傳達彼此的想法與感受。
一致型溝通是最理想的模式,它意味著雙方都能坦誠表達自我感受,並且尊重對方的立場。然而,討好型溝通中,女兒往往會為了避免衝突而壓抑自己的感受,這樣的模式長期累積下來,最終只會引發更多的怨恨。母親則可能採取指責型的方式,試圖通過批評來控制局面。了解這些溝通型態,有助於打破母女間的僵局,讓雙方逐漸學會更健康的互動方式。
第三部分:面對不公平的母愛
在許多案例中,作者探討了「偏心」這個話題。許多女兒從小到大都感受到母親對其他兄弟姐妹的偏愛,這讓她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感到缺乏愛與認同。母親偏心的行為常常無意間加深了母女間的隔閡。作者建議,與其執著於過去的不公平,女兒應該學會接受母親的有限能力,並放下對完美母愛的期望。這樣才能慢慢治癒內心的傷痕,重新建立更健康的親子關係。
第四部分:親子依附的世代傳承
書中還探討了母女之間依附關係的世代傳承。母親如何與自己的母親互動,往往會影響她如何對待自己的女兒。這種依附模式的傳承讓母女之間的矛盾變得更加複雜。女兒不僅要面對當下的困境,還要應對跨世代的心理影響。
透過心理學分析,作者指出,了解母親自身的情感歷史,能幫助女兒理解母親行為背後的動機。這種理解可以成為修補關係的第一步,因為當我們能夠以同理心看待母親的過去時,我們也能更寬容地面對當下的挑戰。
第五部分:人生的終點與親情的釋放
隨著年齡增長,母女之間的關係也會發生變化。當母親逐漸老去,女兒不得不面對失去的現實。書中指出,許多女兒在母親離世後,依然無法釋懷,這是因為她們在母親在世時,未能解決心中的怨恨與矛盾。
本書強調,與母親的相處過程中,應該學會珍惜有限的時間,並嘗試用話語肯定彼此的價值。這不僅能緩解彼此的情感壓力,還能讓未來少一些遺憾。
心理學的指導意義
這本書不僅僅是描述母女關係的情感故事,它還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心理學技巧,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自己與母親之間的複雜情感。通過分析溝通模式、探索依附關係的形成,以及提供解決情感困擾的方法,作者希望幫助讀者走出母女關係中的困境,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心平衡。
作者強調,修復母女關係不僅是為了母親,也是為了女兒能夠釋放自己,讓自己的人生不再被過去的陰影所束縛。當我們能夠與過去和解,我們也能夠獲得真正的自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總結
《我和媽媽疏離中》這本書是一場深入母女情感世界的旅程。它不僅揭示了母女之間的愛與傷痛,還提供了實用的心理學工具,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修復這段關係。無論是面對母親的過度干涉,還是處理內心的情感矛盾,這本書都能成為一盞指引前行的燈塔。在這場母女情感的迷宮中,理解與同理心是走出困境的關鍵,只有學會放下,才能真正擁有自由與平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