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認知神經科學之父葛詹尼加對意志的大哉問

作者:葛詹尼加

原文作者:Michael S. Gazzaniga

譯者:鍾沛君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21/07/08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認知神經科學之父葛詹尼加對意志的大哉問》這本書探討了人類自由意志的本質,並對這一議題提出深刻的反思。書中,作者葛詹尼加將許多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呈現給讀者,並挑戰了我們對自由意志的傳統觀念。


幻覺中的自由意志?


葛詹尼加從一個基本問題出發:自由意志是否真實存在?我們是否真的能完全掌控自己的行為,還是這只是一種大腦製造的幻覺?他指出,我們的選擇看似自願且有意識,但實際上背後可能有著許多不為我們所知的神經機制運作。這些機制可能在我們做出決策前就已經啟動,導致我們所謂的「選擇」其實早已預先決定。


大腦的運作方式


書中強調,我們的大腦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個體,而是由左右半球組成的平行結構。這讓人不禁思考,左右腦是否有各自的自由意志?兩者之間如何協調運作?葛詹尼加詳細闡述了「大腦解譯器」的概念,這是一種幫助我們解讀環境和自我行為的腦內機制。通過這個解譯器,我們的大腦將零散的資訊組合成完整的敘事,這可能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擁有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與神經科學


書中最具挑戰性的觀點之一是:自由意志很可能是人類的一種生存策略,而非真實存在的現象。葛詹尼加引用了大量神經科學的研究,顯示我們的行為往往是由無意識的神經活動驅動的,甚至在我們做出決策之前,這些無意識的神經信號已經決定了我們的選擇。因此,自由意志可能只是一個大腦用來合理化我們行為的工具。


決定論與社會影響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爭論自古以來就存在,而葛詹尼加的研究進一步深化了這個議題。他認為,儘管我們的行為可能由大腦自動決定,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反之,理解大腦的運作方式,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的行為,並推動更具包容性的法律和社會制度。


科學、心理學與法律的交匯


除了神經科學,葛詹尼加的研究還涉及心理學和法律領域。他探討了自由意志與法律責任之間的關係,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的行為是由大腦自動決定的,我們是否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一點引發了對現代法律制度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如何在司法體系中平衡科學與道德的考量。


與現代社會的連結


書中探討了自由意志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對大腦的了解越來越深入,我們逐漸發現許多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觀點正在被推翻。而這些新發現,無論是在道德、法律或社會層面,都可能引發一場思想革命。


總體而言,葛詹尼加在這本書中提出了許多挑戰傳統思維的觀點,讓讀者重新思考自由意志的本質。他通過嚴謹的神經科學研究,揭示了我們行為背後的複雜機制,並將這些科學發現與社會議題聯繫起來,讓讀者不僅僅是思考個人的自由,還考慮其在更大社會結構中的意義。


這本書不僅是科學愛好者的饗宴,也是對人類意識與行為進行深入探討的指南。它促使讀者重新審視自身的決策過程,並質疑我們是否真的像想像中那樣擁有完全的控制權。葛詹尼加的研究或許不能給出自由意志的最終答案,但它無疑為這一古老的問題帶來了新的視角。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這種電風扇不能上飛機?90%的人都搞錯了!

【讀書心得】給我40歲的女兒:心理醫師媽媽走過中年之路的38個提醒

記憶枕、乳膠枕怎麼選?2025枕頭大推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