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守護我的關係心理學:認識4種溝通類型×49個心理圈套,用英國IAPT 10週關愛課程照顧自己
作者:安潔拉・森
原文作者:안젤라 센
譯者:張召儀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24/09/04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這本書的核心議題是如何在現代社會中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並學會透過心理學技巧來守護自我心靈。在人際關係中,許多人往往陷入被動的角色,並因為無法有效表達內心感受而感到疲憊。該書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並非鼓勵「一刀兩斷」或「報復」,而是希望透過建立心理韌性,讓讀者能夠穩健地應對複雜的人際互動。
書中提到的「IAPT 10週諮商課程」是英國一項由政府推動的心理治療計畫,旨在讓所有需要心理治療的人都能免費獲得專業幫助。這套課程基於認知行為治療(CBT),不僅針對焦慮、抑鬱等問題,還著重於幫助個人學會在面對人際關係時,如何表達自我並保護自我心靈。對於那些在人際關係中經常感到焦慮或無力的人來說,該課程提供了一個系統化的學習框架,幫助他們學會應對情緒、理解自我並與他人溝通。
書中強調的第一個關鍵技巧是「自我覺察」,這是心理健康的基石。透過逐步學習如何理解自身的情緒、想法和行為,個人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與限制。例如,作者提出的「危機檢核表」和「情緒詞彙列表」能幫助讀者進一步分析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緒反應,並找到隱藏在情緒背後的信念與想法。
作者也指出,許多人在面對人際關係的挑戰時,容易陷入49種常見的心理圈套。例如,害怕拒絕他人會引發對方的厭惡,或總是將問題歸咎於自己。這些心理陷阱常常讓我們感到無法擺脫負面的情緒迴圈,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然而,透過清晰辨識這些心理圈套,並學習如何應對,我們能夠打破這些不健康的心理模式,並建立更強大的內心防線。
除了自我覺察,書中還介紹了四種溝通類型,分別是「被動軟柿子型」、「推土機攻擊型」、「被動攻擊型」與「健康果斷型」。透過辨識自己與他人在溝通中的行為模式,我們能夠更好地調整溝通策略,避免陷入不必要的衝突或誤解。例如,作者指出,「健康果斷型」的溝通方式是最理想的,它鼓勵我們在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能夠尊重他人的意見。這種溝通方式讓我們不僅能保護自我邊界,還能與他人建立健康的互動。
另一個強調的重點是學會拒絕。書中提到,拒絕對許多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害怕拒絕會導致關係破裂或帶來負面後果,學會適當地拒絕並不是自私的行為,而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書中介紹了許多實際的拒絕技巧,幫助讀者學會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界限。這樣的技巧不僅能提升我們的自信心,也能讓我們在人際互動中更加游刃有餘。
面對批評與指責也是書中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作者指出,我們經常會被他人的批評影響,特別是在面對攻擊性的指責時,更容易感到挫敗。書中教導讀者如何區分「建設性批評」與「攻擊性批評」,並提供了應對這兩種不同批評的具體方法。學會接受建設性批評,能幫助我們成長;而懂得如何應對攻擊性批評,則能讓我們保持心理平衡,不被負面情緒牽著走。
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工具與練習,幫助讀者將學到的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例如,「溝通計畫書」就是一個具體的工具,讀者可以透過製作自己的溝通計畫,逐步挑戰內心的恐懼與焦慮,進而強化自己的人際溝通技巧。這樣的練習能幫助我們逐步增強自信,並在面對困難情境時,能夠保持冷靜與理智。
這本書的目的是幫助讀者跳脫人際關係中的心理陷阱,並透過系統化的心理技巧,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與人際互動方式。它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支持,還給出了許多具體可行的練習,讓讀者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心理韌性。對於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情緒負擔、無法擺脫他人影響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指南。
作者強調心理健康不僅僅是處理內心的問題,更是學會如何在外界的壓力下守護自己的心靈。透過這本書中的技巧,我們可以逐漸學會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有自我,並且在困境中找到成長的機會。無論是在職場、家庭還是社交圈,這本書所提供的溝通技巧與心理練習,都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從容自信,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心平衡與和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