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大腦獵奇偵探社:狼人、截肢癖、多重人格到集體中邪,100個讓你洞察人性的不思議腦科學案例
作者:馬克.汀曼
原文作者:Marc Dingman
譯者:駱香潔
出版社:行路
出版日期:2024/07/03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大腦獵奇偵探社》是一本讓人驚訝和著迷的書,它通過 100 個真實的神經科學案例揭示了人類大腦的無窮奧秘。書中的內容涵蓋從多重人格、截肢癖、到狼化妄想症等離奇現象,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對大腦如何運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讓讀者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感知。
神秘而怪誕的大腦
人類的大腦是最複雜且神秘的器官之一,它能進行極為困難的計算、展現豐沛的創造力,並且掌握靈活的語言運用。然而,正是因為這種複雜性,有時候大腦也會產生異常或不合常理的現象。這些異常通常出現於某些疾病、創傷、或突發的神經障礙情況中,例如癲癇、精神分裂症等。儘管如此,書中的許多案例表明,即使沒有這些因素,我們的大腦依然可能產生許多奇異的行為。
例如書中提到的科塔爾症候群,又稱為“活死人症候群”,患者會堅信自己已經死亡或不存在。他們的思維如此頑固,以至於無法被現實說服。這一現象讓我們思考,大腦中掌管現實感的機制到底是如何運作的?為何有些人會失去對自己存在的感知?
除了科塔爾症候群,書中還涉及許多其他異常的大腦行為。例如有一名患者在車禍後,堅信自己的家人全是冒牌貨,這是另一種稱為妄想誤認症候群的病症。這些故事不僅讓我們看到大腦如何處理自我和現實感知,還讓人開始質疑:我們對周圍世界的感知有多可信?
身體與自我的扭曲
書中討論了許多關於身體感知的案例,有些患者甚至完全無法感知自己身體的正常狀態。例如某些截肢者仍能感覺到已經不存在的肢體,這種現象被稱為幻肢症。有些人則是對自己的肢體產生極大的排斥,甚至渴望將健康的手腳截去,這是一種罕見且極端的情況,被稱為截肢癖。
截肢癖患者的這種執念顯示出他們的大腦對身體的感知與我們平常人有所不同。儘管他們的肢體健全,但大腦的身體圖像卻告訴他們,這些部分不應該存在,或者不屬於他們自己。這些案例讓人不禁好奇:我們對自己身體的感知,到底是基於大腦的什麼機制?如果這些機制出現了問題,我們又會如何感知自我?
這類現象進一步揭示了大腦的“身體基模”機制。身體基模是大腦中一個掌管身體虛擬形象的機制,它幫助我們時刻了解自己的身體位置和姿勢。如果這個機制出了問題,我們對自己身體的感知就會產生錯誤。
從平凡到非凡
書中提到的一些案例,不僅展示了大腦的異常功能,還揭示了人類潛能的可能性。例如後天學者症候群,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現象,患者在經歷了某種大腦創傷後,突然擁有了超乎常人的天賦才華。書中提到一位名叫德瑞克的男子,在一場意外頭部受傷後,竟然開始展現出精湛的鋼琴演奏能力,儘管他在此前從未學過鋼琴。
這樣的案例引發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否每個人都潛藏著某些非凡的能力,只是等待某種契機來解放?如果我們的大腦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喚醒”這些能力,那麼,我們平時所謂的“極限”,是否真的就是人類能力的終點?
此外,書中還提到了許多不同的認知異常和妄想。例如狼化妄想症,患者相信自己已經或即將變成某種動物,這些怪誕的想法來源於大腦中錯亂的現實感知。透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為什麼有時候人們的行為會如此怪異,並且超出我們的理解範疇。
信仰與現實的交錯
大腦不僅控制著我們的感知和身體圖像,還影響我們的信仰和行為。書中提到許多因為大腦問題導致的極端信仰行為。西非一些人堅信自己陰莖被偷走,這類病症不僅影響個人的生活,還可能引發社會的混亂。
這些案例讓我們看到,大腦的錯亂不僅影響個人的感知,還可能引發群體行為的異常。例如書中提到的某些集體歇斯底里現象,這類事件讓人們質疑,大腦在多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信仰和行為?如果我們的信仰受到神經機制的控制,那麼所謂的“自由意志”到底有多少真實性?
書中還提到戀物癖和物性戀,這些行為不僅讓人們重新思考性慾和愛情的本質,還引發了對大腦如何管理情感和欲望的更深入探討。例如,一位頂尖射箭選手對艾菲爾鐵塔產生了強烈的愛戀,並且最終與它“結婚”。這種行為背後的大腦機制,至今仍然是神經科學家研究的熱點。
神經科學的普及與教育
《大腦獵奇偵探社》不僅是一本介紹神經科學的書,更是一個讓讀者了解自己和周圍世界的工具。透過這些生動且充滿趣味的案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腦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感知和情感。作者馬克‧汀曼通過幽默而深入淺出的方式,將神經科學知識傳遞給大眾,讓這門看似深奧的學科變得平易近人。
這本書不僅是一場腦科學的奇幻之旅,也是一個讓我們重新審視自我和世界的契機。透過閱讀這些異常的案例,我們不僅可以學到豐富的知識,還能更好地理解那些看似怪誕的人類行為背後的科學邏輯。
留言
張貼留言